在地新聞

孫健萍呼籲賴清德:正視周邊各自貿協定都巧妙繞過台灣 台灣宜靈巧迎來「川習會」、「慶州宣言」的挑戰與機遇

2025-11-05

尹遵/高雄報導

賴清德總統昨天(11月4日)出席《工商時報》舉辦的「壯大資產 迎向黃金年代」台北論壇開幕式致詞時強調,政府有計畫地與菲律賓、越南、印度等國洽簽投保協定及避免雙重課稅,台美簽訂「21世紀貿易倡議」,與英國簽訂「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」,今年進一步針對投資、數位貿易及能源與淨零排放等領域簽署三項支柱協議。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孫健萍受訪時回應表示,台灣除了參加2002年元月參加世界貿易組織(WTO)的全球貿易架構之外,台灣在參與區域經濟上自始至終僅在李登輝執政時期的1991年加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(Asia-Pacific Ecnomic Cooperation,縮寫為APEC)、馬英九執政時期的2010年6月29日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(ECFA);蔡英文執政時期與美國拜登政府達成的「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」並非貿易協議,在「川普2.0」後此倡議如同打高空,不切實際且毫無幫助。目前圍繞在台灣周圍的主要自由貿易協定包括:中國與東協國家於10月28日簽署中國-東協自由貿易區3.0 (CAFTA 3.0)」、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 (RCEP)」、中日韓自由貿易區(CJKFTA)、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(CPTPP);台灣位於亞太的樞紐地帶,過去李登輝執政時期提出亞太營運中心也是基於這個地理位置優勢。然而台灣內部的政治紛爭在錯過經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後,卻隱然迎來更加孤立的台灣;若以颱風暴風圈形容各個自由貿易協定的共融圈,每個共融圈剛好都巧妙地繞過台灣。

    孫健萍分析指出,亞太經濟合作會議(APEC)10月31日到11月1日,於南韓慶州和白會議中心召開第32次領袖會議,今年以「共建永續未來」(Building a Sustainable Tomorrow)為主題,圍繞「連結、創新、共榮」三大優先方向,推進共同目標。APEC成員國領袖意識到全球貿易體系正面臨嚴峻挑戰,此次峰會通過《慶州宣言》,開宗明義揭示亞太正處於關鍵轉捩,聚焦人工智慧(AI)與人口結構變化等挑戰,提出「建構全球最具活力且互聯互通的區域經濟」、「迎接數位化與人工智慧轉型」、「成員國攜手因應挑戰」等三個努力方向,宣示將持續推動2020年APEC馬來西亞峰會所通過的「APEC布城願景2040」(APEC Putrajaya Vision 2040),致力在2040年前實現一個開放、充滿活力、具韌性且和平的亞太共同體,並將推動亞太自貿區(FTAAP)等經濟整合。

孫健萍進一步分析表示,有別於「川習會」後,川普隨即趕回華府參加萬聖節晚會,改由財長貝森特代表出席,習近平卻留下來親自參加10月31日上午,在韓國慶州和白會議中心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(APEC)第32次領袖非正式會議第一階段會議,習近平並在會議中發表題為《共建普惠包容的開放型亞太經濟》重要談話,提出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、共同營造開放型區域經濟環境、共同維護產業鏈及供應鏈穩定暢通、共同推進貿易數位化與綠色化、共同促進普惠包容發展等五項建議,強調「我們必須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,提高以世界貿易組織(WTO)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」並呼籲「推動國際經貿規則與時俱進,更好保障開發中國家正當權益」。習近平11月1 日上午,繼續在APEC第二階段會議發表談話,呼籲亞太加強互利合作,並提出強化數智賦能、堅持綠色低碳、落實普惠共享等三項建議。

孫健萍話鋒一轉地表示,「川普2.0」宣布「解放日」關稅,多數經濟體被迫與華府進行雙邊談判,還提高對各國產品的進口關稅,並被迫承諾數千億元的對美投資;川普逐漸淡出國際與區域經貿合作平台的做法,象徵華府參與APEC事務態度的重大轉變,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積極爭取亞太諸國締結關係,形成鮮明對比。習近平的五項主張與三項建議幾乎與「川普2.0」的「去多邊主義」與「反全球化」立場全面背道而馳。中南項目(China Global South Project)網站主編奧德蘭即認為,北京的策略是透過擴大貿易、基礎建設開發和供應鏈物流合作,將亞太地區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連結起來,「直到最後諸國對中國經濟的倚賴變得難以自拔」。

    孫健萍總結時表示,台灣晶片代工業傲視全球,搭上AI熱潮,即便在川普對等關稅衝擊下,經濟成長率與股市均創新高;然而在風光背後,美國對等關稅、長期被排除區域經濟的衝擊、中國大陸產品競爭下,凸顯台灣出口產業過度集中在晶片製造,且被迫在強權國家的供應鏈中去風險化的隱憂,而傳統產業、服務業卻呈現寒冬的兩樣情。「川習會」雖達成暫緩最激烈貿易手段,但尚未進一步做出其他保證;川普與習近平在釜山高峰會所達成的協議看來似乎可以持續,這對全球秩序及台灣未來都有長遠的影響。這場看似貿易糾紛,實則標誌著時代的重大轉折—全球權力結構從美國主導,走向多極共治,而美國與中國大陸同時併列在世界舞台的中心,隨著美國、中國大陸國力漸呈「東升西降」之勢,台灣將面臨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的嚴峻挑戰,若不靈巧地、衡平地調整戰略思維,恐有被逐漸排除在區域經濟整合之外的疑慮。